最近換工作,回到已經有點陌生的台灣,沉澱一下自己的心情,也檢視自己之前的工作。這篇文章主要是對過去的工作做分享,首先從EMSOEM/ODM分野出發,再來看PM的職掌。

 

new project.jpg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PM(project management)專員,主負責A牌手機的RMA部門專案。我們工廠是完全的OEM,對於學生來說,OEMODM只純粹是兩個名詞,好像ODM就只是多了設計的部分,OEM專職製造。但是到了實戰,兩個範疇的差異就相當大,影響了兩種工廠的部門劃分。ODMRD部門會比較龐大,整個產品原型設計、規格,ODM廠就會跟客戶一起討論,但到了EVTDVT以至於PVTMP階段,就基本上是工廠端全權負責產品成敗。而OEM相對來說,整個設計、規格都在客戶端搞定,因此就著重於工廠製程的掌控;以我們PCBA部門來說,重點就放在TEME,主板測試以及SMT的相關製程改善,RD的人員反而很少。所以進兩種不同的公司,對於整個產業生態的差異蠻大的,就這一點上,找工作要考慮清楚,因為兩者的產業走向差異會導致兩者的工作地點不同。

 

ODM因為產品設計能力在製造商手上,客戶本身會有很多考量,因此以台灣的幾個大ODM公司來說,是比較有機會待在公司駐紮地長久發展,但ODM要找的PM也會屬於RD端的,主要負責專案開始的規格確認,一路追到PVTOEM專心於製造代工,但講白了就是工廠端控制;整個產業戰略來說,OEM能賺錢取決於製造能力,如何精確掌控產能,將DL成本降低才是最大關鍵。這邊又會牽涉到廠址選擇的問題,人工便宜不代表整個工廠就會大賺,因為還有整體產出品質的考量。但大戰略終究是要往人工便宜的地方走,所以OEM產業的從業人員很容易遇到轉戰新廠址的問題。舉個例子講,成衣廠、輪胎廠幹嗎要往東南亞跑?就是圖人工便宜,還有環保制度方便啊,設計又不是自己掌控的,那你往這個(製造)產業走,不管是PM還是生管、製造課長,你就是會一直往外跑而已,思維跟EMS是一樣的,選工作前得三思。

 

以上是以我的角度對OEMODM做的一些詮釋。接下來談的是PM這個位置。PM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詮釋,但共通的一個解釋就是:

bullshit.jpg

這解釋很實在啦。台灣公司對於PM的角色想法很簡單,就是這個職位必須對一項專案負責到底,成敗由其承擔。你可以只是一個負責開會、訂會議室,有事情就HLPM;你也可能是一個甚麼屁事都得自己幹的打雜王,反正對於老闆來說,PMKPI就是成功與否,苦得自己吞。在我回台灣的面試過程,我發現台灣對於PM的區分還挺多的,在公司內到外的角度上來分,有PJM(Project Manger)AM(Account Manager)PDM(Product Manager)。在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來說,則有EPM(Engineer Project Manager)NPIOPM等職能差異。

 

那以公司角度來劃分,大概的狀況是以下這樣:

1.jpg

 

台灣的ODM或者OEM工廠基本上,是以PM團隊作為對外窗口,並且對工廠內部做專案統合&追蹤。當然在公司的Hierarchy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權力分配的零和遊戲。如前所述,PM的角色只是專案或者產品的成敗負責人。所以PM可以做得很簡單,也可以做的很累。更進一步地講,只要大老闆押某個單位當整個案子的DRI,還需要PM這個單位嗎?在此不做這方面的解釋,因為各個公司老闆有他們的戰略作法。

 

當工廠內部力量很強時,PM對內的壓力就會很大,甚至無法去控制工廠,PM就會淪為打雜,甚至是傳聲筒;但好處是,工廠機能夠強,所以PM不用擔心產品會差到哪裡去。反之,工廠弱的話,好處是PM的話語權較高,但問題是產品都要死不活了,你成天就是要到處救火、拉資源,跟客戶解釋東解釋西,這也很慘。兩邊吃力不討好,這是PM最悲慘的地方。

2.jpg

 

從專案執行角度來看,PM掌握專案成敗,專案的最終目的是賺錢,所以PM必須先有成本意識,就以我之前的工作為例,客戶畫了一個大餅,說不久的未來即將給出大單,但是我們得先準備DL人力,提前培訓以因應產能大量增加。但是這個產能沒有人說得準甚麼時候會到,這時候怎麼辦?每一次遇到這種狀況,就是一到兩周的對外、對內斡旋,畢竟沒有人敢擔掉單、產能不足,或者是提早備人力,反而收不到錢的風險。

 

接下來是報價,PM除了控制成本,還得要統整所有資料來做報價。這邊要看各公司做法,有的公司是比較簡單,成本帳列出來之後,抓一點Markup 空間就報出去了,有的比較困難,PM統整成本資料之後來試情況做報價。後者對於PM要求較高,但相對來說獲利機會會更多。當然對於小PM來說,可能沒有報價的決定權,但是作為對內、對外的窗口,你又沒有權利決定報價,又要直接面對客戶的質疑或者對外業務窗口的質疑,這又是更辛苦的一個部分。

 

以上就是從公司內部階層,跟專案執行過程兩個角度來看PM的困難點。PM怎麼養成?我覺得兩個層面,一是手腕,如果你長袖善舞、政治力、魅力點滿如草鞋哥劉備一樣,我只能說小公司你也能帶成一方之霸;另一個就是經驗以及對於業務的熟悉度。小PM進工廠,難免會有被刁難的時候,這是所有工作必然的心路歷程。但作久了,你甚麼都熟了,內部的人也不太可能騙得到你,這時候內部協調的難度也降低。剛才說的打雜,打雜很煩,但好處是你大部分的作業都摸過了,會幫助你有更多的認識。然而,這也是一個問題,小PM練功、打雜;久了,在部門間很多事情就推向PM端,所以又回到手腕的問題,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我覺得我還是初心者,還有得熬。不過,如果PM的老闆堅持雜事不做,老闆夠硬,沒啥屁事可做,當然這很爽,但是你又沒有機會去學。唉,打雜究竟好或不好?也說不準……

 

對於工廠流程熟稔,有另外一個好處是可以增加在客戶心中的Confidence,這也是一種正向循環,有點權謀的是,可以用客戶壓力施壓工廠內單位,這也是一種手腕施展的一種。這是魚幫水、水幫魚的概念,尤其是選擇對你好的客戶,這樣客戶愈多找你幫忙,工廠內部也知道你跟客戶關係好,能搞得定客戶,這樣工作的溝通會輕鬆不少。這樣下去,工作會愈來愈多,也是可以建立團隊的時候,不過我太早離職了(^_^),沒有在這塊耕耘多久,接下來還得好好修練。

 

以上就是我這一年九個月做一個小小PM的心得,其實很多時候都會不想做PM,甚至回台灣的時候剛開始都是找生管或者Planning的工作,想要玩玩別的工作來練功。但是,這也遇到一個問題啦,就是台灣沒有甚麼Planning的工作,生管又薪水低(公司也不敢找一個碩士畢的人),所以還是回來找PM,薪水還能維持住之前在大陸外派的一定水準,這是我覺得台灣職場蠻悲哀的地方,PM滿街走,公司愛找卻又惡名昭彰。說了一堆PM屎的地方,有沒有好的點?說真的,PM相對來講,畢竟是專案成敗的把關者,可以跟更多單位接觸,只要你的Scope夠大,而且蹲得下去,你學的東西會更深,看到的層面也會更廣。No pain, no gain,是不?

 

最後,再提一下我這次找工作的一個感想。找工作的時候要謙卑,因為還有很多東西不懂,但你內心要有陳松勇那種自信(我不是說要賭博),成為這個領域不可取代的人,你才有機會再往上爬;公司跟職務都要考慮,只要是對你有幫助的,甚麼都可以談。(當然薪水很重要,但還要考慮更多東西)

 

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3300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