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如大家對於足球王國---巴西的印象,充滿自由精神,無拘無束地踢球,這屆世界盃以這樣的球風進行。過去三個星期,我們看到快速的傳導、不斷進攻的比賽。這正是把主辦權交給巴西時,大家希望看到的內容。

而到了最後八強,出線的八支球隊除了都是小組賽的頭名之外,還反映了美洲與歐洲的勢力,雙方球隊各佔四個名額。在星期五的德法對決揭開八強戰序幕後,美洲與歐洲將要一決勝負。

八強名單勢力分布
年分 歐洲 美洲
1990* 6 1
1994 7 1
1998 6 2
2002* 4 2
2006 6 2
2010* 3 4
2014 4 4
*:非歐洲、美洲球隊。1990 – 喀麥隆;2002 – 南韓、塞內加爾;2010 – 迦納

 

從統計數據來看,過去七次在美洲舉辦的世界盃,歐洲球隊從沒拿過冠軍;反過來說,在歐洲舉辦的世界盃裡,只有巴西在56年前的瑞典世界盃擊敗地主獲得大力神盃。

對於歐洲隊伍的教練來說,這是一個創造歷史的機會,而且能夠把歐洲球隊在世界足球的主宰地位延續下去。就美洲球隊的教練而言,他們則要讓歐洲球隊再次空手而回。

LowDeschamps要尋求歐洲球隊在美洲的第一座世界盃,SabellaScolari則盡全力要將大力神盃留在南美。

歐洲球隊在世界盃八強階段一直都佔據優勢,直到四年前,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以及烏拉圭進入八強,我們才看到在1970墨西哥世界盃後,美洲球隊首次有如此強的表現。特別是在1990跟1994兩屆世界盃,只有一隻美洲球隊踢進八強的情況下,這兩屆的表現顯示出美洲球隊的復興姿態。

1990跟1994是美洲球隊的黑暗時期,不過阿根廷跟巴西分別都踢進到最後的決賽,巴西甚至還在點球大戰中擊敗義大利拿到冠軍。之後的三屆比賽,美洲球隊稍稍有點起色,不過也都只有兩支球隊進入八強,直到本屆比賽,我們看到雙方勢均力敵。

我們好奇的是,這代表美洲球隊東山再起,抑或者是地主的優勢幫上點忙?

德國的教練Low則相信,在南美洲舉辦比賽,產生了一股神秘力量推動那些美洲的球員。Low說:「阿根廷、哥倫比亞、巴西等等,這些美洲隊伍都想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展現出他們最好的表現。」「他們想告訴全世界,『這裡是他們成長、踢球的地方』,他們會用盡一切力量來報答他們的球迷跟國家。」「所以,我不驚訝於他們的好表現。他們非常的強,你可以感覺得到他們的主場氣勢。」

 

哥倫比亞的Rodriguez是目前表現最好的球員之一,已經打進了五個進球。

 儘管在90年代初期,南美球員在歐洲聯賽的經歷普遍不順,但在球員持續流入歐洲踢球後,南美球員愈來愈熟悉歐洲的球風跟出場頻率,培育出許多球技全面的球員,這或許幫助他們在世界盃有更好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這次比賽表現最好的三個球員,巴西的Neymar、阿根廷的Messi以及哥倫比亞的超級新秀Rodriguez,分別在巴薩隆納以及摩納哥效力。

而南美洲的足球作家Tim Vickery則相信美洲的球隊受惠於資格賽規則的改變。

Vickery說:「沒有疑問,那些所謂的南美小國(lesser nations in South America)在1996年資格賽規則改變之後,往前踏了一大步。」「規律的比賽場次以及有保證的收入使得南美的國家隊能夠找更好的教練,也可以蓋更好的訓練場地跟球場。」

「南美洲的國家了解到球員的國際化,使得他們的球員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帶到歐洲訓練。這些未來國家隊的幼苗,被外國球隊選拔出來之後,帶去外國訓練,接受不同的球風洗禮。」

美洲的球隊在這次的世界盃中,踢出快速傳導、高張力、快節奏的比賽,而奈及利亞和阿爾及利亞這兩支非洲球隊的比賽中同樣也踢出這樣的特性。但如果說防守已經不再重要了,這絕對是大錯特錯;不過,最成功的球隊都是那些球風快速、能有效防守反擊的隊伍。

Vahid Halilhodzic,帶領阿爾及利亞第一次殺出小組賽重圍。

阿爾及利亞的總教練Vahid Halilhodzic,帶領他的子弟兵第一次進入世界盃的淘汰賽階段,堅持了120分鐘才惜敗於德國腳下,驚艷了全世界的觀眾。Halilhodzic認為,歐洲聯賽過於頻繁的比賽場次,可能給美洲的球隊一個機會創造歷史。

Halilhodzic說:「我們可以看到歐洲球隊,像是西班牙、義大利、英格蘭的潰敗(Halilhodzic:英格蘭不意外就是了),其實他們真的疲倦了。」「人都會有一個臨界點,他們的聯賽實在踢得太累,而且比賽又很多。」

「他們休息了一陣子,但那並不足以讓他們恢復狀態。無論生理或心理,他們都非常疲倦,導致他們缺乏一些踢球的動力。」「就我的看法,有一些戰功彪炳的球星,實在沒啥贏球的渴望。他們既不想攢更多的酬勞,也不想全心投入在世界盃的比賽中。」

Halilhodzic認為這點可以在西班牙隊的比賽中體現出來。「西班牙少了對於贏的野心。他們過去幾年幾乎橫掃了所有賽事獎項,我覺得他們已經倦了。」

在過去的比賽中,有一點被認為是影響結果的關鍵因素,就是美洲球員的鬥志。這點特別在墨西哥兩度舉辦的世界盃中被突顯出來(在墨西哥比賽,天氣非常炙熱)。

在1985到1991年為英格蘭效力的老將Chris Waddle說:「當然,對於那些在炎熱氣候地區長大的球員來說,他們的確有一些優勢。但我認為,現代運動科學如此發達,賽前的準備已經讓氣候的影響力降低很多。」

Chris Waddle繼續說:「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盃,我們不但在高海拔的球場踢球,氣溫還飆高到35至40度之間。」「在比賽中,我們就跟天竺鼠一樣,在球場上不斷地跑來跑去。」

「然而,現在的足球比賽,球員有營養師、運動科學分析師,還有一群各有所長的專業人員給他們比賽的建議,在比賽中如何保持身體的能量。我認為即使是去像巴西這種天氣那麼熱的地方比賽,對於歐洲球隊來說不會再像過去感覺那麼樣的不公平了。」

在公平競爭的巴西球場上,世界盃八強戰即將上演歐洲與美洲的足球霸權爭霸戰!敬請期待!

 

 本篇翻譯於 BBC文章 "World Cup 2014: Who holds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world footbal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世界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3300689 的頭像
    a3300689

    阿桐伯的艱苦談

    a33006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